執行流程與錯誤處理

Promise 中會吞掉(隱藏)throw 例外的錯誤輸出,改用轉變狀態為 rejected(已拒絕)來作錯誤處理

throw 與 reject

在 promise 建構函式中,直接使用throw語句相當於用reject方法的作用,一個簡單的範例如下:

// 用throw語句取代reject
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row new Error('rejected!') // 用throw語句

  //相當於用以下的語句
  //reject(new Error('rejected!'))
})

p1.then(val => {
  console.log(val)
  return val + 2
})
  .then(val => console.log(val))
  .catch(err => console.log('error:', err.message))
  .then(val => console.log('done'))

//最後結果:
//error: rejected!
//done

原先在錯誤處理時,對於throw語句的說明是,throw語句執行後會直接進到最近的catch方法的區塊中,執行中的程式會中斷之後程式碼執行,不過這個理解是針對一般的同步程式執行,對異步的 Promise 執行結構並不適用。也就是在 Promise 的連鎖執行中,"並不會"中斷 Promise 連鎖結構,還會繼續執行,上面的範例中,最後有個then中會輸出'done'字串,它依然會輸出。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的throw語句並不會在瀏覽器的錯誤主控台出現任何的錯誤訊息。

throw語句只有在搭配try...catch語句時,位於try區塊之中,才會移交錯誤處理的控制權到catch區塊中,也因此不會在瀏覽器主控台直接產生錯誤訊息,這是throw語句的特性。這當然是因為 Promise 物件在進行初始化時,執行的每一個回調,都是在try...catch語句的區塊中執行,才會在就算有錯誤發生時,並不會造成連鎖的中斷,而是改變 Promise 的狀態為 rejected(已拒絕),然後再向下一個連鎖傳遞。例如以下的程式碼範例,參考自es6-promise:

//Promise物件建構函式相關
function initializePromise(promise, resolver) {
  try {
    resolver(
      function resolvePromise(value) {
        resolve(promise, value)
      },
      function rejectPromise(reason) {
        reject(promise, reason)
      }
    )
  } catch (e) {
    reject(promise, e)
  }
}

//then方法,使用於外部thenable在用的
function tryThen(then, value, fulfillmentHandler, rejectionHandler) {
  try {
    then.call(value, fulfillmentHandler, rejectionHandler)
  } catch (e) {
    return e
  }
}

從上面的範例看起來,使用throw語句與用reject方法似乎是達到同樣的結果,都會導致 promise 物件的狀態變為 rejected(已拒絕),那麼這兩種方式有差異嗎?

有的,這兩種方式是有差異的。

首先,throw語句用於一般的程式碼中,它代表的意義是程式執行到某個時候發生錯誤,也就是throw語句會立即完成 resolve(解決),在then方法中按照規則,不論是 onFulfilled 函式或 onRejected 函式,只要丟出例外,就會導致新的 promise 物件的狀態直接變為 Rejected(已拒絕)。

reject則是一個一旦呼叫了就會讓 Promise 物件狀態變為 Rejected(已拒絕)的方法,用起來像是一般的可呼叫的方法。

根據上面的解說,這兩種方式明顯是用在不同的場合的,實際上也無關優劣性,視情況使用就是。

不過有一個例外狀況,如果在 Promise 中(建構函式或 then 中)使用其他異步回調的 API 時,這時候完全不能使用throw語句,Promise 物件無法隱藏錯誤,導致連鎖失效,這不是 Promise 的問題,是 JavaScript 中本來就會這樣,不過這時你還是可以用 reject。以下的範例你可以試試: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 這裡如果用throw,是完全不會拒絕promise
    reject(new Error('error occur!'))
    //throw new Error('error occur!')
  }, 1000)
})

p1.then(val => {
  console.log(val)
  return val + 2
})
  .then(val => console.log(val))
  .catch(err => console.log('error:', err.message))
  .then(val => console.log('done'))

執行流程&連鎖反應

如果你有看過其他的 Promise 教學,使用then方法與catch來組成一個有錯誤處理的流程,例如像以下的範例程式,來自JavaScript Promises:

asyncThing1()
  .then(function() {
    return asyncThing2()
  })
  .then(function() {
    return asyncThing3()
  })
  .catch(function(err) {
    return asyncRecovery1()
  })
  .then(
    function() {
      return asyncThing4()
    },
    function(err) {
      return asyncRecovery2()
    }
  )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Don't worry about it")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All done!')
  })

在這篇文章中的作者也畫了一個這個範例的流程圖,你可以先看一下還滿複雜的。我並不是說這張流程圖畫得不好,只是我建議初學者不要單純用只有 onFulfilled 函式的then方法,以及catch方法來看整體流程,其實很容易造成混亂。當然如果你今天已經學好基礎知識了,當然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對初學者來說,可以從完整的then方法,可以把整個流程看得更清楚,每個then方法(或catch方法)都會回傳一個完整的 Promise 物件,當新的 Promise 往下個then方法傳遞時,因為其中程式碼執行的不同,狀態也不同。

流程的主要規則在 Promises/A+標準 2.2.7 章節,內容簡譯成中文如下:

then必須回傳一個 promise。 promise2 = promise1.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2.2.7.1 當不論是 onFulfilled 或 onRejected 其中有一個是有回傳值x,執行 Promise 解析程序[[Resolve]](promise2, x)

2.2.7.2 當不論是 onFulfilled 或 onRejected 其一丟出例外e,promise2 必須用e作為理由而拒絕(rejected)

2.2.7.3 當 onFulfilled 不是一個函式,而且 promise1 是 fulfilled(已實現)時,promise2 必須使用與 promise1 同樣的值被 fulfilled(實現)

2.2.7.4 當 onRejected 不是一個函式,而且 promise1 是 rejected(已拒絕)時,promise2 必須使用與 promise1 同樣的理由被 rejected(拒絕)

標準的 2.2.7.4 正好說明了,當你單純用只有 onFulfilled 函式的then方法時,如果發生在上面的 Promise 物件 rejected(已拒絕)情況,為何會一直往下發生 rejected(已拒絕)的連鎖反應,因為這個時候then方法並沒有 onRejected 函式,也就是說 onRejected 函式相當於 undefined,相當於"不是一個函式",滿足了 2.2.7.4 這條規則。所以會一直連鎖反應往下到有出現catch方法(或是有 onRejected 函式的 then 方法),執行過後才會又恢復使用 2.2.7.1 的正常規則。

標準的 2.2.7.3 恰好相反,它是在一連串只有catch方法的連鎖結構出現,catch方法代表沒有 onFulfilled 函式的then方法,只要最上面的 Promise 物件 fulfilled(已實現)時,會一直連鎖反應到某個then方法,才會又恢復使用 2.2.7.1 的正常規則。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因為在整個結構中,我們使用一連串的catch方法是很少見的,錯誤處理頂多只會使用一、二個而已。從規則可以看到,為何catch方法通常會擺在整體連鎖流程的後面,這是因為擺在前面會捕捉不到在它後面的then方法中的錯誤,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我把上面的範例用箭頭函式簡化過,函式名稱也簡化一下,看起來會比較好閱讀,像下面這樣的範例:

async1()
  .then(() => async2())
  .then(() => async3())
  .catch(err => errorHandler1())
  .then(() => async4(), err => errorHandler2())
  .catch(err => console.log("Don't worry about it"))
  .then(() => console.log('All done!'))

然後再把then方法中的兩個函式傳入參數都補齊,catch方法也改用then方法來改寫。這樣作只是要方便解說這個規則影響流程是怎麼跑的。實際使用上,你應該還是用thencatch的組合。程式碼範例如下所示:

async1()
  .then(() => async2(), undefined)
  .then(() => async3(), undefined)
  .then(undefined, err => errorHandler1())
  .then(() => async4(), err => errorHandler2())
  .then(undefined, err => console.log("Don't worry about it"))
  .then(() => console.log('All done!'), undefined)

情況: 當 async1 回傳的 promise 物件的狀態是 rejected 時。以下為每個步驟流程的說明:

  1. 2.2.7.4 規則,async2 不會被執行,新的 Promise 物件直接是 rejected(已拒絕)狀態

  2. 2.2.7.4 規則,async3 不會被執行,新的 Promise 物件直接是 rejected(已拒絕)狀態

  3. 2.2.7.1 規則,errorHandler1()被執行,新的 Promise 物件為 fulfilled(已實現)狀態

  4. 2.2.7.1 規則,async4()被執行,新的 Promise 物件為 fulfilled(已實現)狀態

  5. 2.2.7.3 規則,跳過輸出字串,新的 Promise 物件為 fulfilled(已實現)狀態,回傳值繼續傳遞

  6. 2.2.7.1 規則,輸出字串

第 3 步是最不易理解的,實際上它需要根據 errorHandler1()函式的回傳值來決定新的 Promise 是哪一種狀態。上面步驟的結果,是假設當 errorHandler1()只是簡單的回傳值或沒回傳值時。

根據連鎖反應,rejected 狀態的 Promise 物件,會一直往下找到有onRejected函式的then方法或是catch方法,才會再進入 2.2.7.1 規則,也就是正常的 Promise 解析程序,那麼在正常的解析程序中,又是怎麼決定回傳的新 Promise 物件的狀態的?根據標準的另一個章節,在 2.2.7.1 規則裡面的解析程序原則,主要是由回傳值x來決定的,這裡所謂的x是經過 onFulfilled 或 onRejected 其中一個被執行後的回傳值x,有幾種情況:

  • x不是函式或物件,直接用x實現(fulfill)promise 物件(注意: undefined 也算,所以沒回傳值算這個規則)

  • x是 promise,看x最後是實現(fulfill)或拒絕狀態,就直接對應到 promise 物件,回傳值或理由也會一併跟著

  • x是函式或物件,指定then = x.then然後執行then。其實它是在測試x是不是 thenable 物件,如果是 thenable 物件,會執行 thenable 物件中的 then 方法,一樣用類似 then 方法的兩選一來解析狀態,最後的狀態與值會影響到 promise 物件。一般情況就是如果不是 thenable 物件,也是直接用x作實現(fulfill)promise 物件。

所以上面的第 3 步,因為 errorHandler1()沒有回傳值或簡單回傳一個值,所以會讓新的 Promise 物件的狀態變為 fulfilled(已實現),然後繼續下一步。

實際上大部份時候只要有回傳值的情況,都會讓新的 Promise 物件的狀態變為 fulfilled(已實現),當然我們都希望大部份時候,程式都是能順利執行,只有少部份時候有可能需要針對錯誤或例外情況,需要額外處理。回傳值的詳細情況我們在"深入 then 方法"這一章會再看到。

Last updated